在推进光彩事业暨“百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 统战部长 钟兴旺
(2010年5月18日)
同志们:
长期以来,我市广大非公企业家大力弘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贫济困、共同富裕、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光彩事业精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奉献社会。特别是2006年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开展“百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以来,更是得到了广大非公企业家的积极响应,大家按照“自觉自愿、量力而行、互惠互利、义利兼顾”的原则,大力支持农村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等公益事业,掀起了非公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新高潮。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各参与活动、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非公企业致以衷心的感谢。
一、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百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开展5年来产生了影响,形成了特色。在发展经济方面,通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发农业特色旅游、促进农村商品流通等方式,帮助联建村因地制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并通过组织农民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拓宽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在改善村容村貌方面,帮助联建村改善荒山荒地的土地结构,搞好村庄绿化,积极开展改水、道路硬化等措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倡树文明新风方面,引导农民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提升农民素质方面,通过对联建村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致富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帮助联建村吸纳和转移剩余劳动力;在建设和谐村庄方面,协助联建村搞好农村普法教育,兴建党员活动中心,搞好农村各种矛盾纠纷的调处,夯实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到目前为止,全市有102家企业结对帮扶96个村,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7600多人。
二、活动涌现成功模式
互利互惠、效益双赢是“百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活力与动力。在5年的实践中,各企业积极探索共建模式,最大程度发挥企村合作双赢的优势,创造性地探索了企村联姻、共同发展的新方式,给“以工促农”、“企业反哺农业”奠定了基础性经验。
一是特色产品对接式。凭借村里资源优势,实行特色型产业对接,形成“你有我要,你优我加工”的互动链。全市涌现出了白田三迁村的香菇培植、龙洞镇的野鸡养殖、富农蚕桑公司的蚕桑种养、名欣园林的花卉苗木种植、丰登现代开发公司的特色水果基地、山水人家的广菜种植、经正农业开发公司和金满园公司的油茶种植等特色产业开发项目30多个,解决2000余人就业问题。
二是产业拉动联合式。通过部分龙头企业开发地方特色产业,拉动千家万户农民共同参与开发,形成了“工厂+农户+基地”的群体联合模式。如华龙粮油集团实行“公司+基地+农技站+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重点发展订单生产和狠抓基地建设,建立了以翻江、山枣、东郊等乡镇为重点的无公害绿色优质稻生产基地和油菜、油茶生产基地,使15万多农户直接增收近亿元;燕鑫农科、农之源等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泉湖村、金菇村农户用闲置多年的荒山或自留地作为资本投入,与公司签单用地和利益分配协议,建立起对口帮扶关系;百嘉香公司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分散的农户养殖生产转变成基地化的规模经营,实现了双赢局面。
三是科学技术帮培式。企业需要懂技术的人员,产业基地需要适用性的科学技术。企业发展促使他们帮助农民培训科学技术,提高农村适应市场能力,实现农业科技致富。据统计,有19家联村企业为村里修建科技文化室1100平方米,24家企业为农民购买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实用书籍3.7万册,请农业专家、教授培训农业技术人员达2.5万人(次)。
四是资源转化反哺式。资源开发型企业在联村时,注重基础资源优势企村共用,所获利益企村共享的原则,企业从资源开发利润中拿出一定经费,用于村里山、水、路、田综合治理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湘钢鑫通公司、燕京啤酒、湘潭碱业公司、怀其集团、深思电工、炳焕机械、新辉电器、百嘉香、华龙粮油集团等共建企业通过 “统一战线情系贫困山乡行”、“非公经济人士情系革命老区行”、 “风雨同舟,抗洪赈灾活动”、“情系‘三区’帮扶‘三老’感恩大行动”等活动,为贫困山乡、革命老区、灾区和共建村的建设捐款达1000余万元,有力地支援了新农村建设。
三、活动积累丰富经验
“百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开展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一是要坚持活动宗旨。开展活动必须遵循整合资源,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富民强市进程的活动宗旨。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力培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物,建设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队伍。二是要突出工作重点。就是要坚持“造血”与“输血”相结合,以提高“造血”功能为主,重点鼓励发展能够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和企业竞争力的项目,适当开展一些捐助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共建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要创新活动内容。要积极探索、创新和完善企业与村组农户的合作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民群众结成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原产品品牌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园艺产业和现代养殖业,特别是要发展草食动物和名特水产,积极培育并形成“一乡一业”或“一村一品”格局。四是要走“共赢”路子。即通过百企联村活动,一方面企业能够拓宽发展空间、壮大自身实力;另一方面农村经济能够得到发展、农民能够增加收入。让生产要素及资源得到最优化地配置,实现互惠双赢的目标。
四、活动下步工作要求
我市组织引导非公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与宁乡、湘潭等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我们将不断借鉴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搞好动员引导,进一步加大工作创新力度,进一步探索新机制、新平台、新模式,进一步出新成果出新成效,为光彩事业增添新光彩,为湘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是要在“深入”上下功夫。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主体是行政村的广大群众,主导是结对企业。活动过程中,各结对企业必须克服任务观点,把结对共建当作额外负担的思想,必须在“深入”上下功夫,进一步丰富企村联系内容,坚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需、所求、所盼,了解结对村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根据自身优势,找到工作的着力点和结合点,有重点地开展结对活动,多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二是要在“长效”上下功夫。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必须不断研究和解决共建活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挖掘农业农村农民的内在潜力,不断用新载体拓展共建活动的新领域,重点放在企业帮村、设施带村、产业联村、技能兴村、品牌富村、农民建村,为共建活动注入新内容,真正使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健康地开展。各结对企业还要与结对村长期开展合作交流,从长计议,久久为功,结出感情,结出友谊,结出花果。参与活动的企业还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既给当地农村“输血”,又要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增强农村的“造血”功能。
三是要在“集群”上下功夫。各结对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资金、信息、技术、品牌和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延伸产业链,重点引进肉食、水果、中药材、林竹产品、矿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提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鼓励广大非公企业在一些相邻相近的乡村进行集中连片结对开发,统一规划土地资源,统筹发展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力求实现节约发展,不断提升规模效应。现有的各“百企联村”示范点要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让活动的影响辐射到周边村镇。
四是要在“特色”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结对双方优势,打造结对工作特色。结对企业既要根据结对村的产业、环境、文化等方面特点和优势,积极探索帮扶方式,也要将结对工作与企业自身的特点结合起来,通过结对共建,在农村培植商机,完善服务,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争取各地有各具特色的联村帮扶活动。比如说我们一些涉农企业就可以到联系村建立蔬菜、水果、药材、养殖等基地,按照“一乡一业”或“一村一品”产业模式,打造特色农业。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农产品开发园区,努力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产业园区,并在双方合作中,不断健全和优化“公司+农户+基地”等订单农业的产、供、销体系,让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真正出成果、见成效。
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将全力支持企业开展“百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一是在服务上给予倾斜。积极协调解决结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矛盾与困难。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还建立了领导班子联系“百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重点项目制度,为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服务。二是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将与农业、劳动、科技等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对参与活动的企业在项目资金安排、劳动用工及人员培训、专利申报、环境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我们还将结合开展“创业服务工程”,为符合条件的结对企业提供创业培训、小额免息贷款等支持,并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进行表彰奖励。三是在政治上给予关怀。将参与“百家民企帮百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的情况纳入我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建设者”评比的重点内容,也将作为今后非公经济人士综合评价和政治安排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严格落实。四是在宣传上给予鼓劲。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还将对共建活动中的好单位、好典型、好事例进行大力的宣传,并对涌现出来的先进企业、先进企业家进行表彰,不断推进结对共建活动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