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有着怎样的历史脉络,民族工作出现哪些新趋势……在中国共产党90华诞即将到来之际,国家民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传堂就我国民族工作有关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各民族大团结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对国家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杨传堂:政治建设方面,有两个方面的贡献特别突出。一是民族地区在建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二是产生了大批的少数民族干部,他们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经济建设方面,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能源、矿产的储量也十分丰富;文化建设方面,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全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国防建设方面,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屏障;生态建设方面,民族地区大多处于我国大江大河的上游和涵养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最后,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两弹一星”的研制。上世纪50年代,中央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并最终选址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西海镇和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
还有个例子是内蒙古人民收养三千孤儿的故事。1959年到1961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的孤儿院里,3000多名孤儿因为食品缺乏、营养不良,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内蒙古人民在关键时刻伸出援助之手,将这些孤儿接回自己的蒙古包抚养。
记者: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此作出哪些贡献?
杨传堂:首先,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离不开民族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民族地区(含五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的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774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1892亿元,年均增长12.1%。
第二,民族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为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民族地区在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活力之源。我国现有的陆地边境对外开放城市、一类开放口岸、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绝大多数在民族地区。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结果。各民族大团结,不仅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坚强的保证。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
记者: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这四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其形成发展又有着怎样的历史脉络?
杨传堂: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平等是基石,各民族只有一律平等,才能共同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更好地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的管理。团结是主线,各民族只有同心同德、携手共进,才能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形成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牢固的向心力。互助是保障,各民族只有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谐是本质,各民族只有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才能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整体优势和创造活力,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四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确立期。新中国的成立,彻底废除了历史上的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制度,开创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新纪元。党和国家在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各民族共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个时期是恢复和发展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民族政策得到重申。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也得到了新发展。
第三个时期是开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局面时期。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党和国家把发展作为解决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打牢了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的主要政策措施有哪些?成效如何?
杨传堂: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加强并维护民族团结。典型的例子是“派下去”“请上来”。
“派下去”是指中央派出访问团深入民族地区进行慰问,直接向少数民族群众传达党和政府的关怀,表达汉族人民的兄弟情谊,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请上来”是指组织边疆少数民族特别是上层人士到北京和内地参观,增进少数民族对祖国的了解,密切边疆民族地区同中央的联系。这一来一往,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党的衷心拥戴,增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和友谊,在民族地区产生了广泛、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采取新的重要措施,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如开展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侵犯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伤害民族感情的问题;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表彰活动等。
把握民族工作的时代特征和基本规律
记者:在城市化日益深入、经济加快发展等新形势下,我国的民族工作出现了哪些新趋势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新措施?
杨传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民族散居化、城市化趋势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分布更加广泛,城市民族构成更加多元,交错混居的格局更为普遍,民族关系日益成为一种全社会范围的关系。同时,随着经济社会联系的增强和人口流动的加快,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
为此,我们必须努力把握民族工作的时代特征和基本规律,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各地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把民族政策落实到各自的具体工作中去。
二是要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既要依法管理,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同时更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上学、就业等实际困难,满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特殊需要。
三是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和改进社区民族工作,充分发挥社区的平台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基层民族工作部门和队伍建设。
四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民族工作部门综合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完善民族关系的预警机制、矛盾排查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同时,积极推动有关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民族文化保护、民族特需商品生产等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